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促进淮阴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基金会的运作效率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基金会的宗旨和使命,特制定本战略管理规划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基金会的战略规划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估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 基本原则:战略管理遵循合法合规、公益导向、可持续发展、科学民主的原则,充分考虑学校发展需求、捐赠者意愿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 战略规划制定
第四条 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全面评估基金会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财务状况、项目运作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明确自身优势与劣势。
外部环境:分析国家教育政策、慈善法规、社会捐赠环境、同类基金会发展动态等,识别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第五条 使命与愿景明确:基金会的使命为“汇聚社会资源,助力淮阴工学院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愿景为“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高度公信力的教育类基金会,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实支持” 。
第六条 战略目标设定
长期目标(5-10年):显著提升基金会的资金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建立完善的捐赠项目体系和管理机制,助力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中期目标(3-5年):稳定扩大捐赠收入,优化项目结构,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效果,加强与学校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
短期目标(1-3年):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拓展筹资渠道,提高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七条 战略选择与规划制定
筹资战略:创新筹资方式,加强与校友、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沟通与合作,开展多样化的筹资活动;建立筹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赠。
项目战略:围绕学校重点发展领域和师生需求,设计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公益项目;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规范运作、达到预期目标。
品牌建设战略:加强基金会品牌宣传与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展示基金会的工作成果和社会贡献,提升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组织建设战略:优化组织架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八条 战略执行
计划分解:将战略规划细化为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资源配置:根据战略执行需要,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基金会内部各部门之间、基金会与学校各部门之间以及基金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九条 战略监督与评估
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战略执行监督机制,定期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评估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如捐赠收入、资金使用效率等)、项目指标(如项目完成进度、项目效果等)、品牌指标(如品牌知名度、社会认可度等)、组织指标(如内部管理效率、人员素质提升等)。
评估周期:定期开展战略评估,每年进行年度评估,每3-5年进行全面评估。
评估结果应用: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对战略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优化战略执行措施,确保基金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十条 战略调整
调整触发条件:当国家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学校发展战略调整、社会捐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基金会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大偏差等情况时,启动战略调整程序。
调整程序:由基金会理事会或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战略调整建议,经充分调研和论证后,提交理事会审议通过,形成新的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制度由基金会理事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