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杰出校友故事 | 扛起农垦使命勇担当 实现农场发展高质量—记我校1983级农学专业校友王世伯

2021年05月01日 10:05 侍建旻 点击:[]

个人简介

王世伯,淮阴工学院(原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1983级农学专业校友,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弶港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幼苗初成长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场人,是一名“垦二代”,确切地讲我是“生在农场、长在农场、除去了三年大学生活,我的工作、生活都在农场”。我的父辈们在上世纪50年代末来到江苏沿海滩涂,“天当房、地当床,”“下雨一片水洼洼、天旱满地冒盐霜”,但是他们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设起了现代化的国有农场。

农垦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和鲜明的自身特征,融入有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农耕文化……,既与城市不同又与农村不一样。从小我就在父母的教育和熏陶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小就明白要靠自己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自己的所得,要做老实人、做老实事,要不怕吃苦、不怕做事……。我积极努力在高二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因此可以更多地为班级、为学校、为大家多做点事情,多作点贡献。

1983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有幸考入了农垦自己的大学“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农学专业,圆了我的大学梦。我们是先工作后上学的,从而更加珍惜在学校脱产学习的机会,我发奋努力,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像一颗幼苗汲取成长的营养。在校时我是班级团支部的副书记、是学校团委、学生会的成员,因此我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和为大家、为学校多做点事,更多的是接受了学校党组织和老师、先进分子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我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我们亲爱的党组织表明我加入党组织的信心和决心,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的是能够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

天道酬勤

在校期间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深刻:本人天智并不聪明,靠的是勤奋和笨鸟先飞。在校期间,为学校和班级多做事情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会对学业有影响的。记得有一次我为班级出黑板报既要写稿、又要亲自誊写板报,加之学习任务并不轻松,我就向本班的一位同学救援 ,但得到了否定的回答。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想了很多:一个人不是“学习成绩好了就一好百好”,还应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我们不光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我还记得当时农管班同学演讲的题目是“假如我是场(厂)长”,而我们农学班同学演讲的题目则是“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

感谢组织培养

我很荣幸!我是1986年6月在原农垦职工大学即将毕业之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名新兵。作为弶港农场当时在职工大学读书的5名学生中我是在校加入党组织的学生,我觉得很自豪!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我的人生迈出的关键的一步,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屈指算算,到今年我已经有了34年党龄,真是验证了毛主席的那句名言“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想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我们个人的家庭、工作、成长与单位、国家的建设和命运紧密地联系一起,才能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奋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一个又一个目标。

以身作则 带头模范

回到农场,我从一名农业技术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到农业科的干事,再到农业中心主任、书记。在党组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下,2007年本人走上了农场领导的岗位,这是我想都未曾想过的事。我奉行的原则就是:多做事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走上农场领导岗位更应该以身作则,起好一个共产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应该为单位和社会多作贡献。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弶港农场已经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农场成长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农垦先进企业、社区管理先进单位、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追溯先进单位等荣誉的现代化农业企业。

王世伯同志说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建党100周年,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作为9000多万党员中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自豪,更觉得在“两个一百年”的进程中自己应该自觉地发挥好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示范带动作用,不愧共产党员的称号。

我庆幸、我自豪,我参与了现代化农场新征程的建设与发展,我相信,在江苏农垦集团党委和农场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有弶农人“奋勇争先、永不满足”精神,有新一代的弶农人的不懈奋斗,弶港农场“十四五”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成绩和新的发展,一定能够为农垦“国家队、示范区、排头兵、稳定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者,本人理应为农场和生态绿色农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联系我们: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翔宇楼407室

联系电话:0517-83591730